当前位置: 新闻网首页>媒体交大>媒体交大>正文
媒体交大

陕西省教书育人楷模管晓宏:启发学生创新思维的践行者

来源:陕西省教育厅 日期:2021-09-15 11:04 浏览量:

2021年3月15日,西安交通大学一堂《表达与交流》课,吸引近700名全神贯注听课的学生,作为“创始人”,管晓宏精心打造了这一基础通识类核心课程,开课10年来,超过7000名本科生上课,已经成为国家级一流线下课程。

与之成套,管晓宏院士用全英文为研究生讲授的《英文学术论文写作与学术报告》职业素养课已经20年,该课程在清华大学“学堂在线”和Edx平台慕课上线,全球已经有10多万人选课,已经成为国家级一流线上课程。

举办“艺术与科学的交汇”音乐会、实施“信息新蕾”计划、为入党积极分子讲党课……近年来,管晓宏院士在创新教学方式上不懈探索和实践着。

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进步奖、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近年来,管晓宏院士和团队的教学科研硕果累累。

“教师要成为塑造学生品格、品行、品味的‘大先生’”

“培养什么人,是教育的首要问题。”管晓宏说,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这就决定了教育工作者必须把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作为根本任务,培养一代又一代立志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奋斗的有用人才。

他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

“教师不能只看到青年学生对已经久远的红色历史可能提不起兴趣,只要肯用心就能点亮孩子们的‘信仰之灯’。”管晓宏说,理想信念可是青年学生人生的“总开关”。

他在党课中讲述新中国前夕江姐、刘国志和《红岩》的作者罗广斌等人在被捕入狱后,面对敌人的酷刑和百般折磨仍坚贞不屈的感人事迹。

他从共产主义运动的全球视角和中国革命发展的历程,解答中国人民为什么选择了百年来走过的道路。

他把“如何把社会主义由空想变为现实”“理论家与实践者的关系”等大问题摆出来,和学生交流讨论。希望青年学生,在学好自己专业知识内容的同时,也要关心社会和民族未来。

交流中,年轻同学们认为,作为大学生要以时代为己任,把实现自身的人生追求同党的事业、国家的富强紧密联系在一起。

“西迁精神是西安交通大学永远的精神财富。”管晓宏说。西安交大开办“火炬讲师计划”论坛,管晓宏是首讲人。从自己科学报国的实践出发,讲述如何在新时代下继承和发扬西迁精神。

西安交大电子与信息学部有近8000多名本科生和研究生,设有8个学院和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领域的5个一级学科。2008年至今,管晓宏先后担任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院长及改制后的电子与信息学部主任。

为让学生尽快摆脱“应试学习”模式,管晓宏在学部推出“信息新蕾”计划。

他选拔优秀本科生进入国家级、省部级重点实验室和工程中心,为每名学生制订适当的培养计划,锻炼学生提出、解决科技问题的能力,在科研工作中培养创新思维,掌握科学研究方法,尽快摆脱应试教育的影响。

他提出设立的学院优秀博士论文培养基金和研究生优秀论文奖,激发了硕士博士生的创新研究积极性。

他指导的博士生翟桥柱、徐占伯在博士论文研究中取得重要创新成果,分别获得2008年全国优秀博士论文和2017年中国自动化学会优秀博士论文。

在科技攻关中培养拔尖创新人才

2020年9月2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联合国大会上代表中国向全世界庄严宣告,为了防止全球气候发生灾难性变化,中国的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到2030年左右达到峰值,2060年争取实现碳中和。作为30多年来长期从事能源电力系统工程研究的学者,管晓宏欣慰之余感到肩上的责任十分沉重。

管晓宏和团队提出的拉氏松弛框架下优化的新理论、新方法,可高效求解对偶问题和高效系统获取原问题可行解,全面解决了复杂混合动态、同构奇异和解振荡等多个世界难题;全场景可行随机优化方法和楼宇等终端能源系统的开创性优化模型与创新方法,应邀发表IEEE智能电网汇刊特邀创刊论文。这些大规模网络化工程系统优化理论和方法,被认为是相关领域最全面、系统的成果。

管晓宏和团队在中国西部科技创新港建成了世界第一个氢水循环零碳智慧能源系统验证平台,在研究原创性理论成果和关键技术基础上,目前正推广至楼宇、小区或工业园区级能源系统。

“没有网络安全,就没有国家安全。”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对网络安全发出的警示,也成为国际社会的共识。

上世纪末,国内互联网刚起步,管晓宏选择做网络作息安全的研究。“因为新,才考验一个科研人员坐‘冷板凳’功力。”管晓宏在这个科研方向上坚持了20多年,成果斐然。

他主持的863项目“集成化网络安全防卫系统”获Aa最高评价,成果转化后,800多个政府部门和企事业单位部署,取得重大社会经济效益。

近年来,管晓宏院士团队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创新群体,2项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2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及多项国际学术成就和论文奖。

管晓宏十分注重学生们在完成上述国家重大需求项目中,树立远大抱负和家国情怀,他指导的博士生刘烃、王平辉、沈超、徐占伯等博士生,不但科研创新能力强,而且满怀家国情怀。在他的感召下,这些优秀的80后博士生分别去康奈尔大学、麦吉尔大学、卡内基梅隆大学、伯克利加州大学等世界名校的一流学科联合培养或博士后研究,学成回国在团队任教,分别获得国家优秀青年基金、国家级青年人才计划等,成为他的教学科研团队的中坚力量。

个人成长融入国家和民族命运的身教

2018年7月7日,清华大学举行研究生毕业典礼。管晓宏院士作为校友代表出席并发言。不到二十分钟的发言中,被同学们近二十次掌声打断。

“个人成长融入国家和民族的命运,是清华人的光荣传统,也是个人发展的明智选择。”这是管晓宏和青年学子们谈“人生选择和选择人生”时,“三个选择”之一,也是掌声最热烈之处。

放弃国外优渥生活回国执教、顶着各种压力回校执教,家国情怀在管晓宏身上演绎的生动感人。

90年代初,由于博士期间的出色成果和导师强力推荐,他博士毕业后受聘于美国当时最大的电力公司PG&E,任高级顾问工程师。因从事的研究十分热门,各种机会接踵而来,有几家公司打电话请求加盟,待遇从优,他又面临人生的重要选择。

其实在学成回国的问题上,管晓宏的态度始终如一,选择并不困难。美国科研条件虽好,工资虽高,但毕竟不是祖国。在美国无论取得多少成就,但感觉总是在打工。在许多美国公司中,中国人头顶上的“玻璃天花板”虽然看不见,却是实实在在存在着。

1995年7月,管晓宏辞去了在美国的职位,几乎没有向学校提出任何要求,回到了西安交通大学工作。

管晓宏对同学们说“上世纪90年代中,我们国家的经济建设开始走上快车道,但与发达国家相比仍然差距巨大。如果我留在美国的企业工作,每年能有10万美元的年薪,回到国内任教,月薪只有300元人民币。很多朋友不理解我为什么要回国,也有人以为我是在美国混不下去了才回来的。我坚信个人的事业与国家的发展紧密相联。”

“20多年来,中国的发展和进步让世界上许多人跌破眼镜。我本人为之作出了贡献,也迅速成长。前些年开始,海归已经成为留学生选择的主流。有海外和海归的朋友对我说,你不错呀,你能回清华当系主任,在西安交大当院长,还评上了院士。我想这不是因为我能干,而是证明选择个人成长融入国家发展是正确的。国家的进步和发展,带来了我个人事业的进步和发展”。

报道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_Lim_Ao3XRRBWv14-38Hxg

文字:陕西教育融媒体中心
编辑:朱凡煜

关闭

相关文章

读取内容中,请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