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新闻网首页>社会服务>社会服务>正文
社会服务

校县联姻促发展 共铺健康脱贫路

【乡村振兴 交大足迹】西安交大帮扶云南省施甸县健康脱贫创新实践

来源:交大新闻网 日期:2022-04-02 15:33 浏览量:

编者按:近日,西安交大2个案例《校县联姻促发展 共铺健康脱贫路——西安交通大学帮扶云南省施甸县健康脱贫创新实践》《发扬西迁精神 情洒南溪河村——西安交通大学马晓萌同志助力南溪河村脱贫攻坚探索》入选教育部《高校扶贫优秀案例选编》(共62个案例),西安交大是唯一入选2个案例的高校,主页现刊发案例全文,以飨读者。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要把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以普及健康生活、优化健康服务、完善健康保障、建设健康环境、发展健康产业为重点,加快推进健康中国建设,努力全方位、全周期保障人民健康。要重视重点人群健康,保障妇幼健康,为老年人提供连续的健康管理服务和医疗服务,努力实现残疾人“人人享健康服务”的目标,关注流动人口健康问题,深入实施健康扶贫工程。

西安交通大学与施甸县人民政府签署了《西安交通大学与施甸县人民政府扶贫挂钩帮扶及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后,制定了西安交通大学扶贫挂钩帮扶施甸县工作方案,通过“传技术、带人才、送设备”形式,使施甸县医疗服务水平得到不断提升。

找问题补短板

西安交大针对施甸县医疗机构在管理服务上存在的问题,多次进行研究部署,提出解决方案,并派出管理团队对施甸的医疗工作行政、业务、医务等方面托管管理,补齐医疗短板。

一是健全医疗管理制度。2018年,应施甸县委、县政府的邀请,西安交大派出专家组对施甸卫生医疗工作进行全面的考察了解,查找问题根源,帮助其突破思维界限转变思想观念,制定施甸县医疗改革措施方案。2019年9月初,西安交大帮扶团队通过充分征求各级领导意见建议,制定8项管理制度,并向7家基层乡镇卫生院印发了《施甸县人民医院医疗服务共同体城乡居民医疗资金按人头打包付费试点工作实施方案》。

二是搭建医疗中心平台。在3位专家的用心用情帮扶下,建立了施甸县人民医院与西安交大一附院的远程会诊平台,让施甸县的患者不出县便能享受国家级专家的会诊和建议。

施甸县人民医院顺利通过了云南省县级公立医院提质达标验收,眼科获得了云南省“补短板重点专科培育项目”,胸痛中心及卒中中心顺利通过云南省卫生健康委认证,胸痛中心顺利通过国家胸痛中心认证。

三是抓好建设补短板。西安交通大学按照建立“八个机制”、实行“十个统一”、保持“四个不变”的运行机制扎实推进施甸县紧密型医共体建设工作。加快信息化建设和“创伤中心”“危重孕产妇救治中心”“危重儿童和新生儿救治中心”“肿瘤中心”“癫痫中心”等建设工作,不断提高施甸县医疗服务质量和技术水平,切实为34.79万施甸人民,特别是91314名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的健康保驾护航。

夯基础提服务

一是强化人才技术培训。医务能力弱是施甸县在提升医疗服务水平上面临的最大短板。在帮扶工作中,西安交大将强化医务技能培训、提升服务水平作为重点,通过建立工作站、现场指导、学术交流、交流实践学习等方式,加大对县、乡、村医务人员的培训力度。西安交大先后安排17批96名专家对施甸县2400多名医疗技术工作人员进行培训辅导,通过实地教学查房、病例讨论、会诊、专题讲座等形式,示例检查了80余例病人,现场点评并提出了规范有效的诊疗方案。

二是“传帮带”提升服务水平。2018年8月22日,西安交通大学“王雪教授团队专家工作站”建立,工作站采取了专题学术讲座、现场指导、示教查房、学术交流、远程带教等方式,使施甸县人民医院重症急症急救能力和水平得到了大幅度提升。还邀请西安交通大学附属医院及陕西省重症医学分会专家团队进驻开展了学术讲座、现场指导、示教查房、学术交流、义诊咨询等服务。“王雪专家工作站”累计远程交班查房61次,获益患者268名;为施甸200余名基层医生开展了重症、急诊基层培训1次;利用远程会诊中心开展网络“百草枯中毒”救治培训1次,刷新了以往“百草枯中毒”的救治理念。

三是派出医疗专家托管县人民医院。西安交大一附院2019年7月16日派出行政、业务专家团队3人(其中1名专家任院长、2名专家任副院长)对县人民医院行政、业务等方面进行托管帮扶。派驻专家到任后通过对施甸县人民医院的深入调研,建立健全了医院的各项管理制度并狠抓落实,同时结合施甸县人民医院2019年度工作重点,积极研究部署“提质达标”及“两个中心(胸痛中心、卒中中心)达标工作,并为保山和施甸积极争取了多个会议和学术交流机会。此外,还与云南省胸痛中心建设委员会主任杨丽霞教授所在单位签订了帮扶和转诊协议,为今后的施甸县人民医院心胜导管室的建设与PCI技术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四是完善县域内医共体建设。2020年1月1日成立了由王雪院长任理事长的施甸县紧密型县域医疗卫生共同体理事会,并投入100万元资助施甸县医共体建设。通过整合施甸县乡村医疗卫生服务资源,建立起“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的分级诊疗模式,提高医疗卫生资源配置使用效率,提高服务能力,促进县乡村三级医疗卫生机构共同发展。

搭平台转观念

一是搭建专家服务平台。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党委书记马辛格等7人对施甸县人民医院进行行政、业务等方面托管工作以来,施甸县人民医院病理科在西安交大一附院病理技术员李晓锋手把手的带教下,完成了第一例冰冻切片的诊断和各种病理特殊染色,建立病理远程诊断会诊平台,实现了施甸县人民医院病理专业“零”的突破。

二是建立网络服务体系。第一附属医院血液净化科副主任刘华指导施甸县人民医院开展带隧道带涤纶套中心静脉留置术、自体动静脉内瘘成形术,开创了县域内血管通路技术的先河,处于县域内血液透析血管通路技术领先地位,大大减轻了患者的就医负担,进一步实现了大病不出县的分级诊疗目的,为血透患者带来了福音。

三是建立远程会诊平台。在西安交大一附院的鼎力支持下,施甸县人民医院完成了与西安交大一附院的远程会诊平台建设,并于2019年9月初正式投入使用,施甸县人民医院的医生和患者与西安交大一附院的专家面对面会诊交流,让施甸县的患者不出县就能享受到国家级专家的会诊和服务。

四是捐赠医疗设备完善设施。2018年派出妇产科、儿科、重症医学科5名专家到施甸县开展了为期两周的驻点帮扶工作;捐赠施甸县人民医院一台价值500万元的数字肺影像分析系统,分别捐赠给施甸县人民医院、县妇幼保健院、姚关中心卫生院1台价值50万元“宫腔观察吸引手术系统”。西安交大还联系校友企业为施甸县卫生系统共捐赠价值700万元的医疗设备。在西安交大一附院张林琳教授带领下,施甸县人民医院完成了首例尿道狭窄重建术,开创了保山市“舌粘膜切取尿道移植术”的先河,填补了施甸县开展此类手术的空白。

编制疫情防控网

在全国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期间,西安交大第一附属医院王雪教授团队结合县情,制定周密的防控措施方案,保障了施甸“零感染”。同时,此次疫情防控体系建设也为施甸医疗卫生的传染病防控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一是建立起疫情防控网络。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期间,曾参加过SARS及HEN1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救治工作的王雪果断带领医院职工有条不紊地开展疫情防控工作,并根据工作环节需要,以县人民医院文件的形式制定颁布了31项疫情防控指导性文件,严格把握住县域范围内疫情管控。在帮扶团队三人的带领下制定发布流程,得到了云南县域医院及医共体下的13个乡镇卫生院的积极响应,实现了施甸县新冠肺炎零病例。

二是西迁精神在施甸绽放。王雪带领的西安交大医疗团队坚守施甸医疗防疫一线,制定防控措施、制作防护服穿脱示教片、现场指导防控工作,为施甸医护人员树立起不畏艰难、勇挑重担的榜样。特别是西安交大对口帮扶的医疗抗疫队大年三十告别家人,连夜奔赴千里之外的施甸,不停歇地奋战在抗疫一线的精神,深受施甸人民敬仰,让西迁精神在施甸大地绽放。

在西安交通大学与施甸县的共同努力下,施甸县医疗服务水平得到很大提升,最大限度地满足了施甸人民“大病不出县”的看病就医需求,切实为34.79万施甸人民,特别是91314名建档立卡贫困户的健康保驾护航。通过帮扶,施甸县人民医院顺利通过了云南省县级公立医院提质达标验收,眼科获得了云南省“补短板重点专科培育项目”,胸痛中心及卒中中心顺利通过云南省卫生健康委认证,胸痛中心顺利通过国家胸痛中心认证。

文字:帮扶办
编辑:朱萍萍

关闭

相关文章

读取内容中,请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