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7日至10日,首届亚洲电介质绝缘暑期学校(Asian Summer School on Dielectric Insulation, ASSDI 2025)在哈尔滨举办。本届暑期学校由西安交通大学电气工程学院吴锴和吕泽鹏教授共同策划,西安交通大学主办,IEEE电介质与电气绝缘学会(IEEE DEIS)资助,哈尔滨理工大学协办。暑期学校聚焦空间电荷测量原理与设备、数据恢复与校正、电荷输运理论、建模分析与应用案例,围绕电介质绝缘领域的前沿问题展开深入研讨与交流,旨在促进电气绝缘领域青年学者的学术交流与跨地域合作,培养未来人才。
活动特别邀请荷兰代尔夫特理工大学Peter Morshuis教授、西安交通大学吕泽鹏教授、日本丰桥技术科学大学Naohiro Hozumi教授以及韩国湖西大学June-ho Lee教授等国际知名学者担任主讲教授,吸引了来自亚洲及世界其他地区、12所高校的23名优秀青年学者参与学习。




本届暑期学校内容涵盖10节空间电荷领域的前沿课程与两天思维方法与科研技能专项训练。在前两日的专题讲座中,教学团队聚焦空间电荷研究核心领域开展系统授课。Peter Morshuis教授深入分析了高压直流(HVDC)输电系统中的空间电荷问题,并引入“六顶思考帽”(Six Thinking Hats)创新思维方法,引导学员拓展科研思路。吕泽鹏教授系统阐释了空间电荷的物理动态生成、迁移与积累机制及其在聚合物绝缘材料性能与可靠性评估中的关键作用,为学员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Naohiro Hozumi教授与June-ho Lee教授重点介绍了声学信号处理技术在空间电荷表征中的最新进展,并详细解析了电声脉冲(PEA)测量技术的优化方案与应用实例。讲座期间,学员们围绕关键技术难点展开深度思辨,踊跃发言,展现了浓厚的研究热忱。
除核心讲座外,暑期学校在后半程设置了丰富的小组研讨与科研提案设计活动。学员分组围绕空间电荷相关的前沿科研问题展开深入研讨。在教授指导下,各小组充分运用“六顶思考帽”方法进行结构化头脑风暴,在短时间内高效完成了从问题定义到方案设计的完整研究提案构思。该环节有效深化了学员对先进测量技术的理解,并显著提升了其科研思维、实验设计能力及跨学科协作能力。


跨文化的思维碰撞和激烈的研讨催生了创新性研究设想,内容涵盖材料性能优化、测量方法改进及理论模型构建等方向。这些成果不仅为绝缘材料实际应用中的关键问题提供了可行思路,更为领域发展提供了宝贵的青年创新视角。


除学术活动外,暑期学校还安排了轻松的晚间沙龙、创意Vlog拍摄等环节,促进了学员与教授之间、团队成员彼此之间的交流与友谊。多位学员表示,本次暑期学校不仅加深了对空间电荷及相关技术的理解,更在科研思维、跨文化沟通和国际视野等方面带来显著提升。
未来,西安交通大学将持续推动暑期学校的常态化和国际化发展,拓展交流平台的规模与影响力。期待未来在这一平台上涌现更多创新成果,共同推动电介质绝缘科学的持续进步。


首届ASSDI活动官网:https://2025assdi.iceriverbj.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