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新闻网首页>人才培养>校园生活>正文
校园生活

【实践在路上】行百里探访贫困户 洒阳光美聚在乡村

来源:交大新闻网 日期:2016-07-20 15:19 浏览量:

太要镇位于陕西省潼关县城东南13公里处,属潼关重镇之一,是县城东片的政治、经济、文化、物资交流中心,素有“秦东不夜城”的美称。7月16日,西安交通大学五名学子赴潼关县太要镇进行为期四天的乡村旅游文化产业和扶贫现状实践。

初来乍到:村主任生产大队长来帮忙

陕西省经济社会发展状况调研是走进乡村实践的重要组成部分,同学们带着调研课题,深入农村观察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状况。在实践的前三天,五名同学深入农村内部,分别走访了太要镇辖内的太要村、东太渡村、窑上村和寺底村的部分低保户、五保户及贫困家庭,主要进行了农村致贫因素与精准扶贫社会调查和陕西失能老人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研究的调查。

进村的那天正是一个火辣辣的周六上午,几乎家家紧闭大门,一个上午同学们几乎无功而返。好在同学们主动联系了村干部获取贫困家庭的名单等信息,极大减少了对贫困家庭进行搜寻的工作量,各村的主任或生产队大队长仔细询问活动详情并热心配合,主动引领同学们进入贫困家庭开展调查活动。

探访路上:村民娓娓道困难 同学用心倾听

在走访过程中,进入了一位姓尤的七十七岁独居老人家中,老人表示自己视力严重受损,腿脚不便,出行困难,每月所需药费一百元左右。年近五十的儿子远在新疆打工,如今在打工过程中生病,筹不到回家的路费,孙女在石家庄上大学,这个月的生活费仍没有着落。老人红着眼眶说儿子打电话回家要钱,而老人的经济来源仅有每月八十元左右的低保户补助和七十五元的老年人补助。

老人的家是三间土坯房,雨天严重漏水,已属危房。在询问中,老人表示家中仅余一亩田,给别人种着,每年能拿到一点面粉。像多数农村老人一样,饮食以自产粮食蔬菜为主,每餐吃的少,一桶油够吃好几个月……在调研结束后,五名同学自发地去农贸市场采购了一袋面粉和一桶油送到尤奶奶家中,希望能尽到自己的一点心意。

实践将尽:依依不舍热心村民 感慨万千贫困老人

正所谓家家有本难念的经,贫困户也是户户有各自的难处。经过四天的调查显示,上学难和看病难是农村家庭普遍存在的两大问题。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实施,缓解了农民医疗费用负担,使“小病扛、大病拖”的问题得到改善。但是,农村因病致贫、返贫现象仍广泛存在,在老年人群中更为突出。当前,医疗费用是农村老年人的主要开销。主要原因有:一是长寿但不健康。高血压、糖尿病、老年风湿等慢行病患病率较高,需经常性门诊看病,并长期用药,很多老年人的养老钱都搭给了医院。二是医疗费用报销比例偏低,可报销药物范围较窄,尽管住院报销比例已达75%,但据受访老年人反映,真正报销的费用仅占所有医疗费用的40%左右。三是经济基础薄弱。农村老年人毕生积蓄大多花在娶媳妇、盖房子上,步入老年期后,其微薄的经济能力难以承担较高的医疗费用。

整体来看,失能老人和失能老人家庭生活质量普遍不高,老人不满意、子女受拖累、家庭不和睦。多数失能老人的家庭经济压力较大,医疗保障有困难,希望有良好护理服务,渴望更多精神慰藉。基础养老金是绝大多数农村老年人的重要经济来源。近年来,社会养老保障制度虽逐步健全,但从总体上看,我省养老保障水平仍然较低。相当一部分农村失能老人的基本生活难以得到保障。此外,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部分人尊老敬老意识逐渐淡化,歧视老人、子女不赡养老人甚至虐待老人的现象时有发生。

在国家农村扶贫工作持续开展之际,农村医疗保障制度仍需要完善。提高新农合门诊就医报销比例;进一步提高住院报销比例,扩大药品报销范围,减轻老年人自费负担;积极研究实施农民大病保险制度。扩大医疗救助范围,将困难高龄、独居、留守、失能、半失能老年人纳入其中;从国情出发,积极研究探索面向全民的长期护理保险制度,研究制定失能等级划分标准,为失能老年人解决长期照护的经济来源问题;逐步开展针对农村老年人的心理健康教育、心理疾病的预防和干预工作。同时,有很多因病致贫的贫困户也有很强烈的脱贫愿望,也渴望有一些技术帮扶政策实现就近就业。

文字:管理学院 林清园
编辑:力 行

关闭

相关文章

读取内容中,请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