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实地了解感受乡村振兴工作推进情况,探索高校服务乡村振兴的有效路径,7月20日至23日,西安交通大学电气学院党委副书记宋杰带队在山西省壶关县开展实践调研活动。本次活动依托壶关县水池村乡村振兴服务站开展,通过座谈交流、实地考察、文化探访、科普宣讲等形式,全面了解壶关县在乡村振兴、产业发展、基层治理、生态保护、人才培养等领域的发展情况,为校地协同助力乡村振兴凝聚共识、探索路径。
座谈交流聚共识 校地协作谋发展
在壶关县实践调研期间,实践队一行与全国总工会驻壶定点帮扶工作队开展座谈交流。会上,工作队队长徐乐详细介绍了壶关县的自然环境、产业结构和发展情况。自2016年定点帮扶壶关县以来,全国总工会先后派出多批工作队接力挂职,通过“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五个方面持续发力,在“两不愁三保障”上不断做好、做实、做细,形成“接力帮扶,久久为功”的长效机制,有效推动了当地乡村全面振兴。

宋杰表示,高校在人才资源方面具有显著优势,希望以此次活动为契机,精准对接壶关县发展需求,在技术支持、产教融合、人才培养等领域深化合作。会上双方还就选调生培养、高校毕业生基层就业等议题深入探讨,为校地人才合作发展探寻思路与方案。
调研期间,实践队还与壶关县委常委、组织部长何光普进行座谈交流,并针对在校生暑期实训、政务见习、产教融合、校地合作、人才培养等方面交流了意见与思路。
绿色产业添动能 乡村发展显活力
为探索产业振兴发展情况,实践队在晋庄镇党委书记王志力、镇长李晓波的陪同下,先后走访“到村工作大学生助农公益直播间”、山西晋美庄园农产品有限公司及东西川村小米高标准种植基地,深入了解当地绿色产业发展情况。
实践队参观了“到村工作大学生助农公益直播间”。该平台生动展现了大学生扎根基层、施展才华的青春风采,也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新鲜活力。借助这一窗口,晋庄镇逐步打造出具有地方特色的农产品品牌,让晋庄小米等优质农产品走出壶关、走向全国。

在山西晋美庄园农产品有限公司,实践队实地考察小米全产业链发展情况。从碾米车间到加工区,再到包装车间,科学布局与高效运作展示了现代农业的标准化、产业化水平,显著提升了农产品附加值。

在东西川村小米高标准种植基地,实践队了解到该基地创新采用小麦与谷子一年两作的轮作模式,在提高土地复种指数的同时,为农户稳定增收提供了保障,这片田野还被精心打造成户外直播基地,成为展示晋庄现代农业发展成果的“新窗口”。

红色文化忆初心 工匠精神续传承
在抗大一分校壶关神郊真泽宫旧址,实践队通过珍贵史料与现场讲解,重温艰苦卓绝、热血沸腾的革命岁月。抗大师生在烽火中坚守办学初心、在困境里践行革命理想的坚韧不拔的精神,令在场师生深受触动。

在山西辛寨世方醋业有限公司,企业展现的“工匠精神”与红色文化的深度交融,带来了别样的震撼。公司负责人辛世方作为辛寨醋传承人代表,既坚守百年手工酿醋技艺的根脉,以“坚守品质、精益求精”的执着打磨每一滴醋,又通过打造醋香农耕文化展馆,构建起独具特色的企业文化精神。师生们驻足参观传统酿醋工艺的精妙流程与农耕文化的珍贵展品,一缸一瓮沉淀着匠人的坚守,一器一物诉说着文化的传承,在沉浸式体验中,对“文化赋能产业”有了愈发真切而深刻的领悟。

西迁精神传薪火 科技报国启新程
为用好用实乡村振兴服务站的阵地作用,做好精神传承与科技启蒙。在水池村乡村振兴服务站,实践队为当地的学生带来了特色宣讲活动。


硕士研究生官昕姝以“西迁精神永放光芒”为主题展开宣讲,她生动讲述了交大西迁的壮阔历史与动人故事,让同学们在聆听中深切感悟先辈们“向科学进军,建设大西北”的赤诚风采,厚植家国情怀,传承奋斗精神。博士研究生郭旺则带来放电等离子体的科普讲座,其深入浅出的讲解、丰富详实的内容和生动鲜活的案例,深深吸引了在场同学,让“科技报国”的种子悄然扎根心中。

此次实践活动,电气学院师生深入基层一线,实地感受乡村振兴的“壶关经验”,更深化了对“校地协同、双向赋能”的理解。学院将以此次调研为契机,立足学科在人才输送、技术攻关、产业升级等方面的优势,推动科技成果转化、人才智力下沉,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注入新动能,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贡献高校智慧与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