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学校思政课建设作出的重要指示精神,全面落实“6352”工程与“1121”产学研深度融合新模式,2025年暑期,西安交通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通过做好“能源”保障、做好“澎湃”引领、做好“动力”赋能、做好“无限”延伸,组织300余名师生、39支实践团队,奔赴全国多地开展暑期社会实践,引导和帮助广大青年上好与现实相结合的“大思政课”,切实发挥社会实践在人才培养中的重要载体作用。
校地政企协同发力,为暑期社会实践注入“能源”保障
学院在社会实践中,将学校的要求、学院的资源、地企的需求和学生的成长有机串联起来,凝聚起“全员育人”的强大合力,为社会实践这艘航船注入了最可靠的“能源”。
拓展校企合作平台。依托专业特色,学院主动对接与学科方向匹配的龙头企业,本年度联合中广核、比亚迪、美的、七一一研究所等近20家重点企业及科研院所,打造了29支“校企合作”专项实践团队,共计240名学生进入生产科研一线实习,为同学们提供了扎根行业一线、服务地方经济的宝贵平台。在七一一研究所,同学们分组进入能装、环装、动装、自动化等部门,实地学习船舶动力、环保装备等领域先进技术。赴比亚迪实践队的同学近距离观摩易四方控制系统、刀片电池等核心技术,通过实车试驾感受中国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成就,真正实现“学以致用、用以促学”。

深化校地协同育人。本次社会实践得到了共青团呼和浩特市委员会、陕西省宁西林业局、樊岗村村委会等地方政府及基层自治组织的大力支持。“能动‘碳’路队”追随习近平总书记考察足迹,赴陕西、内蒙古等地,系统调研资源型地区绿色转型路径,从“政府-企业-科教-基层”四个维度总结低碳发展经验,为区域能源结构优化提出青年方案。“秦岭绿色能源”团队深入宁西林业局,实地勘察生物质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现状,提出可行性开发建议,助力秦岭生态保护与能源清洁利用。

融合各校学科特色。2025年能动学院暑期社会实践团队走进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内蒙古大学等高校,展开能源领域的跨校交流。同学们围绕“西迁精神”共话初心,在相变储能、智能微电网等前沿技术的探讨中,“如何让科研扎根实际”成为学子的共同思考。

构建知行融合大思政课,“澎湃”引领实践全过程育人
学院高度重视暑期社会实践工作,着力突破传统课堂的空间局限,让思政教育真正活起来、实起来,将其作为“全过程育人”的关键载体。
前期精心策划,充分发挥桥梁纽带作用,主动对接校地企资源。学院将安全保障教育作为一切工作的前提,构建了以学院为主导、学校为支撑、地企为协同的保障主体,贯穿行前、行中、应急的全程化管理链条,确保安全教育精准输送到每一支队伍、每一名队员,真正做到“未雨绸缪,防患未然”。实践过程中全程跟进,不仅构建了校院联动、地企协同的安全保障体系,更通过指导教师跟踪指导、过程考核评价等方式,及时引导学生在实践中观察、思考与感悟,将思政教育有机融入每一个实践环节。后期深化凝练,通过成果分享、典型选树等形式,鼓励实践项目与学术研究、创新创业赛事衔接,促进经验传承与辐射引领。

大思政课贯穿社会实践全程,同学们在学思践悟中读懂了国情社情,坚定了理想信念,让澎湃的实践热情最终沉淀为深厚的家国情怀与强烈的使命担当,生动体现了全过程育人的深刻内涵。
搭建实践成果转化新平台,“动力”赋能五育并举发展
本次社会实践不仅是一次行走的课堂,更是一次全方位的成长历练。学院积极搭建实践成果转化平台,推动同学们将田野调查的鲜活素材、一线调研的深刻思考转化为具象化的育人成果,在“五育并举”中实现个人能力的全面提升。
在德育方面,实践团队奔赴武汉、西安等重要革命纪念地开展学习实践,“赓续红色血脉,逐梦强国征程”实践团队参观辛亥革命武昌起义纪念馆、武汉二七纪念馆,深刻体悟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让同学们在重温历史中坚定了理想信念,筑牢了思想根基。“红色基地参观学习”实践队走进八路军西安办事处纪念馆、西安烈士陵园,在革命文物与英雄事迹中梳理红色历史脉络,强化使命意识。

在智育方面,同学们将调研数据转化为系统性的研究报告与发展建议,同学们将专业知识应用于实际课题。“秦岭绿色能源”团队提出的生物质废弃物处理方案,为当地生态保护提供了专业支持;“乡村振兴调研”团队则形成了一份深入的枸杞产业发展案例;“能动‘碳’路队”向内蒙古政府为区域能源结构优化提出了青年方案。这些成果是同学们运用专业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智慧结晶,也是其辛勤劳动与踏实付出的最好证明。

在劳育和体育方面,实践队员跋涉于秦岭林区、奔波在西北乡村,在艰苦环境中锤炼意志、强健体魄,在实践的过程中深刻理解奋斗的内涵。

在美育方面,“兴乡筑梦”实践队的成员用镜头和文字记录乡村变迁,发掘并传播乡土之美与人文之美,通过走进社会、走进田间地头,同学们发现了平凡劳动者身上的人性光辉与奉献之美。
共建育人成效追踪机制,暑期实践成效“无限”延伸
暑期社会实践虽已落幕,但其所激发的成长动能仍在持续释放,育人成效不断延伸。学院着力构建“实践-追踪-反馈-提升”的全链条育人机制,通过建立校企共建基地、优秀案例传播库等,对实践成果进行长效化管理和应用。
本年度社会实践成果转化方面,能动学院实践团队共发表非重复性新闻稿和视频稿104篇,点击量超2万人次,除了校内平台,新闻还发表在中国新闻网、中国网、中国日报等主流媒体平台,展现了实践活动的广泛影响力。
2025年暑假,能动学子在红色教育中筑牢信仰,在基层实践中厚植情怀,在校地企协同中服务国家地区发展。未来,能动学院将继续深化“思政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双向融合,完善实践育人长效机制,继续拓展实践的广度与深度,以能动之志、青春之行,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力量,让青春梦想在时代的舞台上绽放绚丽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