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7日上午,西安交通大学第十六届“中国传统文化”C9暑期学校结业典礼在兴庆校区举行。这场为期十天的文化盛宴,为来自C9高校的48位优秀学子打开了一扇通往中国传统文化深处的大门,让大家在古城西安的历史韵味中,沉浸式感受中华文明的博大精深与独特魅力。
7月8日,来自各地的学子们陆续报到,带着期待与好奇,开启了这段文化之旅。暑期学校班主任王柯璇、闫家骏为大家办理手续,提供指引,让学子们初到异乡便感受到温暖。7月9日的开学典礼拉开了暑期学校的序幕,合影留念定格下初见的瞬间。随后的班会让同学们快速熟悉彼此,参观交大西迁博物馆,让大家看到了波澜壮阔的西迁历史。

7月9日下午,常新教授带来的《中华文明的源与流》课程,为整个暑期的文化学习奠定了坚实基础,从源头梳理中华文明的发展脉络。接下来的几天里,课堂教学与实践体验交替进行,内容丰富多彩:陆卫明教授的《<论语>的智慧》,带领学子们穿越时空,聆听先贤教诲,感悟儒家经典的当代意义。欧阳振宇副教授的《流散海外中国艺术数字工程及其文化价值》课程,结合西安交通大学田家炳艺术中心的现场教学,让大家了解到科技与文化融合的独特魅力。黎荔教授的《中国传统艺术美学》,从理论层面提升了学子们对传统艺术的鉴赏能力。周利明教授的《中国传统绘画精神》,深入剖析了中国绘画背后的文化内涵与精神追求。曹耿献副教授的《中国特色交响音乐中的创新思维》,展现了传统文化在现代艺术形式中的创新表达。王劲教授的《走进书法艺术课程》,让大家深刻体会到书法的魅力。苗祥瑞副教授的《永恒的经典汉唐雕塑鉴赏》,结合兴庆公园唐三彩博物馆的现场体验,让大家近距离感受了汉唐雕塑的恢宏气势。杨富学教授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在敦煌的独特表达》,揭示了敦煌文化中所蕴含的民族精神与文化认同。

除了精彩的课程,暑期学校还安排了丰富的文化参观活动。西安碑林博物馆、书院门、钟楼、回民街……学子们在行走中感受西安这座古城的历史底蕴。参观陕西考古博物馆以及唐十八陵之一乾陵,让大家深入了解了中国古代历史与考古发现的神奇。来自复旦大学的王彦博同学说:“这一路行走,是与历史对话、与文化相逢。从碑林的墨香文韵,到钟鼓楼的时空回响;从城墙的沧桑厚重,到回民街的烟火温情,西安的文化脉络清晰又生动。作为学生,我汲取到的不仅是知识,更是对文化传承的敬畏与热爱。愿带着这份感动,继续在文化探索里深耕,让古老文明在新时代绽放更亮光芒,也盼更多人走进西安,触摸这份藏在建筑、美食、文字里的珍贵传承。”

7月17日上午,举办结业典礼。西安交大教务处副处长杨建科、人文学院副院长张顺参加活动,人文学院本科教学秘书刘千瑞主持。暑期学校精彩回顾环节上,通过影像等形式重温了这十天来的点点滴滴,那些一起学习、一起探索、一起欢笑的瞬间,再次涌上心头,让在场的每一位学子都感慨万千。

湖北大学的熊舒妍同学和哈尔滨工业大学的龚茂源同学,分别分享了自己在暑期学校的收获与感悟。熊舒妍讲道,作为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学生,这次暑期学校的学习,让她对专业有了更深的认知。文学与历史、艺术本就一脉相承,在这里,看到了文化的多元载体,懂得了要从更广阔的人文视野去理解文学、传承文化。龚茂源表示,很高兴能够在这个暑假遇见各位优秀的老师、同学,遇见经历无数历史更迭的西安,这个夏天的记忆将一直珍藏心间。

杨建科教授、张顺教授为优秀学员颁发证书。杨建科教授对本次暑期学校的圆满举办表示祝贺,肯定了学子们在这段时间的学习成果,希望大家能够将这段时间所学所感运用到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继续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为文化交流的使者。
这场“中国传统文化”C9暑期学校,不仅是一次知识的学习之旅,更是一次文化的浸润之旅。学子们将带着满满的收获,将中国传统文化的种子播撒到更广阔的地方,让其在新时代焕发出更加绚丽的光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