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西安交通大学开学季的迎新现场,轮式人形机器人“巡霄”不仅能与新同学握手,还能答疑、带路。
近年来,机器人产业以前所未有的广度和深度融入生产生活,即将催生出一个万亿级赛道。2025年前三季度,我国机器人行业营业收入同比增长29.5%,产量已超去年全年。中国连续12年成为全球最大工业机器人市场。
陕西依托优势科技资源、雄厚工业基础及本地应用市场,将机器人产业链纳入34条省级重点产业链,正在这条赛道上加速发力。
产业聚集区建设成效初显
今年8月,在北京举办的2025世界人形机器人运动会开幕式上,“巡霄”向模特献花,吸引了全世界的关注。
2024年11月,西安交通大学与国内头部移动操作机器人企业优艾智合联合创立具身智能机器人研究院。今年3月,研究院对外发布团队打造的人形机器人矩阵,包含7款产品,涵盖双足、轮式、四足、履带式等形态。“巡霄”正是其中之一。
“我们希望通过持续的技术创新与场景探索,让机器人从实验室走向更多实际应用领域。”11月19日,西安交通大学机器人研究院院长梅雪松说。
具身智能机器人研究院的快速发展是西安市碑林区打造机器人研发创新高地的一个缩影。2024年,陕西开始推进秦创原机器人产业创新聚集区建设,由西安市政府统筹,西安交通大学、西北工业大学、西安理工大学等参与建设。
场景牵引让机器人走进千家万户
风口虽至,但机器人产业仍面临着应用场景不足的挑战。
“产业要发展,单靠‘表演’功能远远不够,要想拉开差距,找到创造实际价值的刚需场景才是正路。”西安交通大学机器人研究院副院长徐俊说。
“以‘巡霄’为例,它不单单能在迎新现场‘炫技’,还能针对大面积复杂室内场景,凭借长续航和高灵活性的优势,完成故障排查、无尘搬运、物资调度等多样化任务。”优艾智合品牌公关负责人陈菁钰说。
不只是“巡霄”,在西咸新区,同力重工自动化生产基地引入的新一代焊接机器人,使生产效率提升40%、综合能耗下降35%;不远处的陕西数字医药产业园,陕西海川医药有限公司使用的由AGV移动机器人、智能分拣机械手等组成的自动化物流系统,将产品出库效率提升超40%,节约人工成本25%以上。
“应用场景牵引技术创新。我们将发挥牵头组建的陕西省机器人重点实验室和机器人产业创新联盟作用,助力构建产学研用深度合作平台,推动陕西机器人产业在新赛道上加速奔跑。”徐俊说。
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的《人形机器人创新发展指导意见》明确提出,到2027年,人形机器人产业加速实现规模化发展,相关产品深度融入实体经济,成为重要的经济增长新引擎。
10月31日,陕西省机器人产业链推介招商签约互采对接会在西安举行。来自企业、科研院所、金融机构、政府部门的代表会聚一堂,发布机器人新产品,推介特种机器人新技术,进行重点项目签约。据了解,今年前三季度,陕西省机器人产业链产值同比增长9.54%。一批整机企业及核心零部件企业已进入巡检监测、搬运物流、建筑、医疗康复、农业等领域。
“我们将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高质量做好陕西机器人产业‘十五五’规划编制,加快推动‘政产学研金服用’融合发展,建好陕西机器人产业生态体系,让机器人早日走进千家万户。”省工信厅装备工业处负责人说。
以上内容节选自2025年11月23日《陕西日报》1版
报道链接:
https://esb.sxdaily.com.cn/pc/content/202511/23/content_9252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