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新闻网首页>要闻聚焦>正文
要闻聚焦

【教育部简报】西安交通大学以数字化赋能人才高质量培养

日期:2025-07-04 16:11 浏览量:

西安交通大学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将数字化作为学校开辟教育发展新赛道和塑造教育发展新优势的重要突破口,从“教、学、管、评”全方位探索教育数字化转型,着力打造信息化、数字化、智能化、个性化的一流教育教学新体系,促进人才培养质量持续提升。

数字助“教”,让课堂活起来。一是建强优质教学资源。制定在线开放课程管理办法,高质量建设在线开放课程、知识图谱课程、AI赋能课程等百余门数字教学课程,累计建成优质慕课290门,建成国家级线上一流课程74门,形成学科门类全、专业覆盖广、教学内容丰富的数字化教学资源库,不断满足师生资源使用多样化需求。二是开发精品数字教材。通过邀请式、认定式和遴选式三种方式组建11个学校高水平教材编写团队,设立教改专项,支持33种数字教材建设,构建具有智能化、个性化和平台化特点的高质量数字教材。配合学校人工智能改革,在有机化学等12门课程率先使用数字教材,结合混合式教学、翻转课堂、项目式学习等多元教学方法,有效提升教学质量和学习效果。三是推进混合式教学改革。推动教师开展“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引导教师深入研讨融合式教学的内涵本质,切实转变教学理念,重塑线上、线下及实践教学设计,通过信息化手段开展随堂练习、分组交流、小班研讨等活动,通过数字赋能提升课堂教学质量,增强课堂教学效果,推动教学智能化转型。每学期超250门次课程开展混合式教学,助力从“知识传递”到“能力建构”的教学模式转变,赋能课堂教学提质增效。

数字助“学”,让学生动起来。一是全方位构建数字教学环境。改造752间智能教室,搭建Class平台,实现所有课堂直播/录播功能,完成高清课程录播30000余课时,满足学生线上学习、在线研讨及课后回看需求,打破时间和空间的局限,为师生提供泛在化学习条件和环境。二是全流程升级智能教学平台。利用AI等最新技术升级教学平台“思源学堂”,结合“爱课程”“雨课堂”等多平台工具,帮助学生自主实时预习,了解教学计划与考核要求,查看课程资料和教学课件。通过随堂测验、问答、案例分析等实时交互工具,加强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激发学生学习主动性。通过“思源学堂”作业板块以及课程智能体建设,布置和完成课后作业和习题,个性化开展答疑、评价和巩固学习,为学生提供特色教育资源和贴身学习指导。三是全要素探索AI赋能课程学习。立项87门AI赋能课程教学改革研究项目和15门知识图谱课程建设项目,建设12个专业教育垂直大模型,发布10款教学智能体,依托AI技术对课程知识点分层分类分解和重构,支持学生自主、有序、系统地开展学习,探索能力图谱牵引的自主自助式学习改革和以问题为中心的“师—生—AI”协同课程改革。建设虚拟仿真实验教学平台,集成30门虚拟仿真实验课程,对接课程相应知识模块,利用虚拟仿真实验和数字孪生技术支持学生开展实验实训。

数字助“管”,让效率提起来。一是升级教学管理系统。全面建设新版本科教学管理信息系统,构建覆盖人才培养全过程、学生成长全方位的管理平台,提供面向师生教学管理、学籍变动、选课调课等全链条的信息化服务,实现资源统一调度管理。构建开放式、智能化、基于业务事项的新型服务模式,实现教学管理信息个性化聚合、场景化推荐、动态化监控。二是建设电子阅卷平台。推进课程考试“命、阅、存、管、研”一体化建设,校内理、工、文、医四大学科13个学院/部开展5轮次评阅,涉及基础课、专业课、选修课等多种课程类型共计251门次,考查学生20.8万人次。推进平台智能化,通过AI赋能出题、组卷和评阅等功能,深度挖掘分析考试数据,构建以学生成长为中心的指标体系,促进AI赋能人才培养与课程教学系统化变革。三是构建学生数字档案。科学分析学生校园学习生活数据,形成学生数字档案,全方位个性化展现学生综合能力提升及个人成长轨迹,支撑学校优化服务和学生自我管理。

数字助“评”,让效果实起来。一是打造教学质量监测平台。深化教师评价改革,建设教学质量实时监测大数据平台,围绕决定课堂教学质量的教师、学生、教学管理三要素,运用人工智能等技术,实时采集、汇聚教学全场景、全过程、多模态数据,为精准分析学情、诊断课堂问题、保障教学质量提供数据基础,有效实现课堂教学精准采集、精准评价、精准督导和精准帮扶。二是搭建课堂教学评价系统。研制“物联网+云计算”数据精准采集方法,采集6000余门次“第一课堂”和学生成长“第二课堂”数据,提出“分类评测—多维排序—结果融合”评价方法,将课堂分为理论、实验、体育、艺术、医学见习5种类型,设计与之相匹配的教学态度、内容、方法、效果、秩序五维评价指标,推动实现课堂教学精准评价。三是创立教学管理督导机制。建立专职督导团队,构建校、院、系三级立体交叉的督导机制,针对发现的问题课堂和课堂问题,采用现场点评、课后还原、约谈警示、递进培训、专家会诊等精准督导方式,及时全面予以纠正。对于综合评价教学能力不足的教师,安排重新参加培训、试讲、评课等环节,帮助提高教学水平,形成数字助力的“评价、引导、反馈、提高”督导闭环,推动人才培养可持续高质量发展。

报道链接:http://www.moe.gov.cn/jyb_sjzl/s3165/202507/t20250704_1196531.html

文字:教务处
编辑:闻道

关闭

相关文章

读取内容中,请等待...
今日交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