篮球二队队长杨希圣专访
身姿挺拔,神采奕奕,字正腔园,开朗健淡,这是杨希圣先生给人的第一印象。如果不是有所了解,很难看出他是在60年代时就进入交大就读。
篮球是健康的,是光荣的

杨希圣先生1968年毕业于西安交通大学机械制造工艺及设备专业,毕业后当过工人,厂长,曾获得全国优秀企业家、全国五一劳动奖章、陕西省劳动模范称号,曾任陕西省机械工业局局长,陕西省外经贸厅厅长等职。在大学期间担任校篮球队二队队长及班级学习委员,在体育运动方面有着出色的表现,班篮球队获过机械系冠军,学校第三名。并且通过参加篮球比赛为校争光。谈到如何与篮球结缘,杨先生不无怀念地讲述了自己当年的选择。
首先是为了锻炼身体,交大学业基础厚,更应该身体健才行。在大学期间杨希圣先生就认识到一个健康的身体对于自己的学业和人生都十分重要,要有强健体魄才能有好的精力高效学习,也是为以后工作生活打下了坚实基础。
其次,重视体育运动是交通大学的优良传统。时任西安交通大学校长的是德高望重的彭康先生,他对于学校的各项运动都密切关注,并且倾注很大心血。以篮球比赛为例,据杨希圣先生回忆,不论工作多忙,彭康校长一定会抽出时间亲自观看篮球队的比赛,并且一定要坚持看到最后,很难想象一校之长在繁杂的校务工作之余能多次亲临比赛现场观看直到比赛结束,这样的重视让篮球队的同学们备受激励。
再次,学校篮球队、二队的教练老师都很杰出、严厉,还有个人爱好和身体素质的因素。杨希圣先生爱好篮球,且从小就受过训练,小学、中学一直未曾间断,进入大学后,在体育运动非常受重视的条件下,自然是满怀热情地积极加入了篮球队,并凭借自己的实力成为校篮球队二队队长,希望发挥自己的特长,通过自己的努力为学校争光添彩。
最后,杨先生不无幽默地说“当时运动队福利也非常好的,我们这些大小伙子,总是觉得吃不饱,当然也特别高兴能有福利了。”虽是当作玩笑话听一听,但是细细想来,60年代的生活条件确实是相对艰苦的,但是学校能为了弘扬运动精神,发扬交大的优良传统,特地投入资金、粮票补贴运动队,充分体现西安交通大学作为一所富有教育责任感的高等学府,对于全面培养学生做出的努力十分值得肯定和发扬,盼能再铸辉煌。
在当时的环境下,能够进入校运动队是一件非常光荣的事情,要经过严格选拔,自然西安交通大学当时的水平也是让陕西省其他大学难以望其项背。
辉煌属于母校,属于集体
当回忆起母校的辉煌,杨希圣先生的语气充满自豪感:“我们交大篮球队有一些主力队员,用现在的话说叫明星队员,曾经代表中国大学生参加过国际比赛,还有一些主力队员曾经代表陕西省参加全运会等一些重大比赛。另外,我们交大的篮球队当时在陕西省,和省代表队的水平可以说是旗鼓相当,在全省是前三名。”杨先生的回忆和讲述重现了他在校时期前后我们西安交通大学在体育运动方面的辉煌,让同为交大人的记者也产生了深深的骄傲。“而且各方面,比如篮球、排球、足球、田径、射击、围棋、象棋等等,也都是可以代表省水平的,在全国来说也是高水平的。”他补充说。
为响应国家“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号召,加上学校运动队的超高水平和获得的各项荣誉,使在校学生都对体育运动产生浓厚兴趣,积极参加各项体育锻炼,当时的交大学子的学业很重,学子必须得有好的身体才行。同时,同学们的努力反作用于学校体育运动的发展,创造了更多好成绩。很长一段时间的陕西省高校运动会上,西安交通大学多次取得第一的好成绩,在陕西省的各个高校中,几乎找不到真正的对手。
然而体育这条道路是十分艰苦的,更何况在那个没有体育特招生的年代,杨希圣先生还要保证与其他同学完成同样的学业,甚至作为学习委员,他对自己的要求更高,这让他感到非常苦恼。加之恰好有“东洋魔女”之称的日本女排式大运动量的训练及艰苦苛刻的要求使他倍感艰辛。
也就是说,高质量的学业要求,和专业运动员一样的大运动量的训练要求,相对艰苦的生活条件,一时之间使杨先生感到身心疲惫。然而他并没有就此放弃,而是调整生活重心后依然做到学业训练两不误,杨希圣先生用自己的亲身经历告诉我们,选择不代表放弃,如果能很好地平衡各方面的关系,仍然可以学业有成同时拥有多彩生活。
终身受益,感恩母校
“我在篮球队几年,终身得益不少。”杨希圣先生这样说。
身体是革命的本钱,杨先生70多岁依然精神焕发,“头发都不染”,年轻时打下的身体基础让他充满活力,健康是篮球生涯给他最好的礼物。当然打篮球的好处不止于此,身心的积极向上才是真正的健康。
“集体主义精神和拼搏、团队合作的能力在以后的人生中非常重要”,要学会与人合作才能成功,篮球运动的每一次进球都是团队共同努力的结果。大学生活只是人生的开始,在今后的工作中,一个人的发展还需要很多优秀的品质,而体育精神,会对培养我们个人的品质有很大帮助。
“健康的身体,拼搏、团队精神,开阔的心胸,不计较得失,先人后己这些精神,对一个人是非常重要的,我觉得我在篮球队收获了这些。”
最后,杨希圣先生对母校送上了最诚挚的祝福,为母校“风云两甲子,弦歌三世纪”献礼。
“母校,恩重如山,使我终身难忘,在建校120周年和迁校60周年大庆的时候,我衷心祝福母校兴旺发达,崇敬感谢母校和我的老师对我多年的培养,我深深铭记母校,敬爱母校,感恩母校,世代不忘母校和老师的恩德。”